从即日起到2023年1月31日止所有入驻商家免费赠送三个月广告,位置有限机会难得!0510-88602202
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人才管理
耗时一年完成防震级水晶棺,在这一年里,主席遗体是如何保存的?
 [打印]添加时间:2023-03-31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159
   1976年9月9日下午3时,广播里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的只有一条消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患病后经多方治疗,终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1976年9月9日0时10分在北京逝世......
 
  这晴天霹雳的消息迅速就传遍了大街小巷,举国上下都笼罩在一片悲伤的氛围之中,前来送别主席最后一程的人也汇聚成了一条长龙。
 
  鉴于主席遗体告别活动的时间会比较长,中央政治局连夜就召开紧急会议,共同商讨如何保护主席遗容的事宜。
 
  追悼会进行期间,中共中央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将主席的遗体进行永久保护,让后人也能够长久的瞻仰到主席的英容。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伟大且艰难的工程。
 
  保持毛主席遗体不变样
 
  9月9日凌晨,一辆黑色轿车停在了中南海门口,卫生部部长刘湘屏和中医院科学院医学组党支部书记徐静匆匆忙忙下车,大步穿过走廊,走进了一间房内。
 
  房间内,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正眼眶红红、一脸沉重的等候在桌前。看到二人进来,汪东兴即刻起身:“你是徐静同志吧?”“我是。”
 
  汪东兴哽咽了一下,语气低沉地说道:“我向你们宣布一个不幸的消息,伟大领袖毛主席已于今日凌晨逝世。为了让全国各族人民瞻仰主席遗容,需要进行遗体保护,时间15天左右。”
 
  (图|汪东兴)
 
  徐静脑子里一片空白,来的路上她还在猜想着到底出了什么大事,万万没想到是这样一个惊天噩耗。“你有什么要求吗?”汪东兴的一句话将她从惊愕和悲伤之中拉了回来。
 
  徐静深吸了一口气,大脑飞速旋转着。过了片刻,她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需要回院和同行专家们共同研究方案;第二,看看主席遗体;第三,需要点时间准备必要的器械和药品。”
 
  得到汪东兴的首肯,两人直直地奔向医院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研究,最终决定,由徐静、解剖教研室副主任张炳常和形态教研室副主任陈克铨三人组成小组,负责此事。
 
  上午9点左右,三个人汇聚到一块,商定了遗体初期的防腐方案后就匆匆地携带着药品、器械等赶回了中南海。
 
  (图|华国锋)
 
  三人来到会议室后,华国锋正在主持召开会议:“长期保护好毛主席遗体,世世代代让人民群众瞻仰,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
 
  见三人进来,汪东兴立即招呼他们坐下,华国锋也向三人说出了中共中央的决定:将遗体进行永久保护,建立毛主席纪念堂等。
 
  一时间,徐静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政治委员们七嘴八舌的向徐静展开了一系列的提问,徐静如实说道:“不但不能腐烂,还要栩栩如生,要让人民群众瞻仰,这我们没有做过,也未敢想过,只能努力的去探索。”
 
  随后徐静就将他们既定的遗体保存方案向众人做了详细的汇报,华国锋当即拍板:“就按你们的方案办。”
 
  顾不得吃饭,接到指示三人就匆匆对毛泽东的遗体实施起了防腐处理,三人紧密配合,灵活操作,边做边商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顺利地完成了整个过程。
 
  随后他们给主席遗体摄入了大量的防腐液,并且寸步不离地开始仔细观察着主席遗体的每一处细微变化。下午,理发师为主席理好了头发,技师为主席画上了妆容,服装厂的师傅们也为主席定做好了服装,还是他喜欢的浅灰色中山装。
 
  11日清晨,防腐液造成的肿胀现象消失,遗体也从中南海成功地转移到了人民大会堂内,正式举行群众亲属们的吊唁、瞻仰活动。
 
  大厅内所有的冷风设备都已经降到了最低,虽然人们已经冻得瑟瑟发抖,但是对尸体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经过商议,决定做一个玻璃棺,让遗体与环境隔离,不仅能局部降温同时也起到隔氧作用。
 
  由于时间急,在收到这个任务时,众人首先想到的是去找一个现成的。赶到碧云寺找到苏联曾送给孙中山先生的水晶棺后,却发现并不能用,众人只能另想他法。
 
  匆匆赶到北京玻璃厂,传达了中央的指令后,职工们便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劳作。众人一边实验,一边粘贴,泪水混在了汗水中,不敢有一丝丝停歇,不到十几个小时就粘合成了有机玻璃棺。
 
  克服了种种困难,毛主席的遗体成功的安放在了大厅内,在让群众能清楚的瞻仰的同时,也安全的保护了主席的遗体。
 
  耗时一年制造水晶棺
 
  在吊唁活动轰轰烈烈举行的同时,中央下达了一项更为紧要的任务,那就是为毛主席制作长期存放遗体的水晶棺。
 
  中央领导要求水晶棺首先外形一定要庄重大方且气魄宏伟,再来就是一定要有足够的安全性,从遗体长期保存来考虑,水晶棺还要隔氧、低温、防红、紫外线照射,对战争、地震等的损耗,都得有一定的可靠措施。
 
  这让当时既无经验又没有资料可借助的专家们十分为难,更不知该从哪里下手。北京玻璃厂、国家建筑局、冶金部、航空工业部等全都出动了,领导、技术人员们全都集思广益,为这项工作尽着力。
 
  整个玻璃制造厂都行动了起来,从水晶棺的方案论证、设计、内外照明、质量等各个方面分工合作,组成了好多个加工组,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工作。
 
  设计室日夜灯火通明,专家们有的画草图,有的拉着计算尺,有的激烈的讨论,全都铆足了劲,要为主席设计一个世界一流的水晶棺,甚至全国各省各市都为了出一份力,设计出了不同的水晶棺模型。
 
  工艺美院综合各方意见,最终设计为棺体造型以正梯形为主,以一定厚度的五块水晶板胶合成正梯形,既可以保证其结构强度,而且还不需要边框支撑,显得更加的晶莹剔透。
 
  水晶棺底面是大理石底座,底座有若干管道以实现棺内温度的自动控制,填充气体、保证光路等,整个设计方案完整简洁,庄重朴素,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经中央同意后,各单位就各自分工开始了工作,水晶棺制造由北京市玻璃厂牵头,大理石棺座由大理石厂负责,其他部分也有各厂明确的负责任务,环环相扣,每一部分都是至关重要。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所谓水晶棺,其实也是透明的玻璃棺,优质的天然水晶体材料一块最大也就只有30-40公分,而主席的水晶棺则长达两米,所以自然是不现实的。
 
  水晶和石英的化学成分都是二氧化硅,所以主席的水晶棺用的便是我们的人造水晶——石英玻璃。石英玻璃硬度高,更牢固,热膨胀系数小,不易炸裂,耐腐蚀性高,透光性好,所以用石英玻璃制作再合适不过。
 
  但是当时能够生产石英玻璃的国家非常少,所以这项研制难度也是十分大的,即使全国出力,也只能慢慢地在实践中摸索。
 
  在厂长的带领下,所有的职工师傅们废寝忘食,接连几个月连家都不回,在车间的高温、粉尘、有害气体之间不计报酬的探索着,最终决定以四氯化硅为原料烧制石英玻璃。
 
  初次试制的石英玻璃存在着气泡、半析晶等各种质量问题,所幸在全体技术人员的反复试验下,这些问题很快就被克制了。
 
  检查合格的石英玻璃“坨子”,再倒进研究所用工频炉加热后压制成10公分厚的小平板,磨整齐后经过多次熔接再做成大板。而熔接这一部分也是研制水晶棺的重中之重。
 
  熔接要没有接缝的痕迹,那是十分不容易的,车间要防尘,窗户要封,地上得浇水,室内的灯更是亮到师傅们戴着黑色墨镜都晃眼的程度,即便如此师傅们还得瞪着大眼时时刻刻注意着有没有气泡和杂质的产生。
 
  师傅们距离烧红的石英玻璃只有半米,眉毛头发烧焦了,脸被烤的脱皮了,胳膊手上全烧伤了他们擦点药继续干,太热了就从头浇盆凉水,就是靠着这样顽强的毅力第一块石英玻璃大板胜利诞生了。
 
  大面积石英大板的研制成功,是世界上的首创,是石英玻璃工业技术上的一大突破,是工程技术人员们不怕艰苦、勇于拼搏、聪明才智的结晶,也是对毛主席最大的敬意。
 
  有了第一份成功的鼓励,师傅们一鼓作气加班加点,接连着又制造出了几块石英大板。
 
  经过轰轰烈烈的大会战,水晶棺共研制出了5个棺体,从样品到试验品,再到备用的光学玻璃棺,然后是石英玻璃棺,最后一个便是在纪念堂陈列出来的水晶棺。
 
  当然其中还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瞻仰时会出现影像问题,这便需要在棺板上镀多层干涉薄膜。
 
  在当时没有镀膜设备的条件下,各个设备制造厂和科研单位通过多方面的大协作,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制造成了我国第一台超大型的真空镀膜机,这质量和进度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为了保存好遗体,所有对遗体保护的参数都进行了十分精准的调试,反复试验,气体、含氧量、压力、密封、防干、防潮、防霉、抗震等等,进行了不下百次的试验,只为确保万无一失。
 
  然后就是光学处理,保证群众瞻仰的毛主席的脸部没有变形、变色等问题,达到主席的面容和生前一般的效果,师傅们更是将聪明才智都发挥到了极致,才达到了“光整容”的一个效果。
 
  毛主席遗体将永久保存
 
  在这精心准备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毛主席的遗体被放置在一个代号为“769”的遗体保护室内,是某个医院的地下手术室,经过改造,成了一个密封、隔氧且低温的环境。
 
  保护室的中央是一个巨大的盛放遗体的钛金属容器,里面盛满了药液,遗体就被浸泡在药液中。保护小组的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交班,不仅要做好防腐工作,还得时时刻刻的观察记录着遗体的变化,极度的辛苦。
 
  1977年5月底,毛主席纪念堂主体完工,这是一座举世瞩目的恢宏殿堂,一座正方形大厦,建筑面积为两万多平方米,高达33.6米,坐南朝北,毛主席的遗体就是要被安放在这座富丽堂皇的殿堂内。
 
  8月,纪念堂彻底完工,18日,水晶棺三号棺进入纪念堂,几百号人肩膀上扛着水晶棺,人挨人,这个抬不动了就换一个,来回换,小心翼翼地生怕将水晶棺磕了碰了。
 
  8月20日凌晨,毛主席的遗体移入了纪念堂,经过不断的调试光整容的颜色,最后基本通过。8月22日晚,出席代表大会的工作人员们,第一批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
 
  9月9日,毛主席逝世一周年,既定的时间已到,毛主席遗体的保存,水晶棺,以及毛主席纪念堂全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毛主席纪念堂开始接待国内外来并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进入了瞻仰厅的那一刻,16个醒目的大字就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大厅内柔和的灯光照射在正中央庄重大气、气势磅礴的水晶棺上,衬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
 
  水晶棺内,毛泽东身着灰色的中山服,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是那样的安详端庄,在灯光的照耀下他的脸色红润,仿佛只是在熟睡一般,面庞的每一处都是那样的一清二楚,令人惊叹。
 
  如今我们看起来那样简单的一个工艺,却花费了许许多多的工程人员们无数的心血,他们向我们展示了群众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让我们感受到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当然,毛主席的遗体也不是时时都摆放在那供人瞻仰,按照事先讨论好的气态、液态相结合的遗体保存方法,纪念堂还建立了一套安全可靠的升降系统,纪念堂开放时,毛主席的遗体就放置在瞻仰的位置,瞻仰结束后就降到地下一个特殊密闭的容器里。
 
  每年12月26日之后,毛主席的遗体都要停止瞻仰一段时间,把遗体完全泡在药液里补给充足的水分。
 
  也就是说,瞻仰的时候是处于气态,平时就处于液态,时至今日,毛主席的遗态依旧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水晶棺也依旧完好如初,瞻仰的人数也早已过亿。
 
  有人问毛主席的遗体是否真的能永久地保存下去,此前徐静博士就告诉过我们:“毛主席遗体保护采取的是低温、避光、避氧等措施,是通过先进的现代化仪器仪表来实现的,方法世界上独一无二,完全可以将遗体万无一失的保存下去。”
 
  相信凭借我们伟大工作者们的智慧,在这个科技水平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毛主席的遗容一定可以永远地保存下去,他的思想和成就也会永远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而那些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也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于心,是他们创造出了这样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向我们展现了中华儿女不怕困难、舍弃小我、只讲奉献的优秀品质。
 
  虽然那一年,是这些工程技术人员们最艰难的一年,但我相信,这同样也是他们最不平凡的一年。
 
  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信仰的力量、聪明的才智、拼搏的精神,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群人在,所以我们国家才能昌盛繁荣,创下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成就,他们是我们的英雄!
 
  也许到现在许多人已经离世了,但他们给我们留下的精神影响永远不会消失,致敬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