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经过换鞋、更衣、消毒、风淋等环节,进入生产车间,推开门,一股月饼的香气迎面而来。
年年中秋,款款深情,赏月、吃月饼已成为海南人民过中秋节、思念亲人、忆苦思甜的重要“仪式”,水晶宫月饼也逐渐成为海南一张具有特色的美食文化名片。
1 坚守工艺:
一饼一馅坚持“老广式,手工作”
金秋十月,是广州增城西山乌榄收成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海南水晶宫饼业都派出团队到那里选购顶级榄仁。
榄仁是制作水晶宫伍仁金腿月饼的重要原材料,而增城西山乌榄的榄仁是大家公认的榄仁之王。既称王,必珍贵。一般情况下,每100斤的榄核,只开得8斤左右的榄仁,数量非常有限。所以,西山榄仁价格高时要300多元一斤,但为了保证伍仁金腿月饼的上佳口感,水晶宫月饼24年坚持只采用西山榄仁。
“除了西山榄仁,其他‘四仁’我们皆选上等原料。核桃仁来自云南,瓜子仁选自新疆,杏仁则选北杏,芝麻仁要个头饱满完整,火腿要选择3年以上陈年金华火腿。”在海南水晶宫饼业总经理陈万春看来,好的原材料是制作出口感上佳的伍仁金腿月饼的基础。
不只对原材料的选择精益求精,在制作流程上,水晶宫月饼仍保留着吴川月饼最传统的手法技艺。陈万春介绍,水晶宫月饼起源于吴川月饼,24年来始终秉承和坚持“老广式,手工作”的精神,传承百年传统技艺精髓。
记者进入水晶宫月饼生产车间时,恰巧碰上制饼师傅在制作伍仁金腿大月饼。伍仁金腿大月饼见过不少,制作过程倒是首次见,好奇的记者忍不住东转转西看看。在原料车间,只见制饼师傅将瓜子仁、核桃仁、芝麻仁、榄仁、杏仁等配料按比例、分顺序依次加入搅拌桶,进行手工拌馅。
配料中,一种丝状、蓬松的配料引起记者的注意。海南水晶宫饼业制饼大师傅陈观上告诉记者,那是伍仁金腿月饼重要原材料之一——金华火腿。火腿需要提前一天经过6个小时熬制,熬制完后降温晾干。到了次日,压制好的火腿丝配上伍仁等配料拌制。
在馅料间,制饼师傅将制作好的馅料进行称重分团,再送到包饼间进行手工包饼和模具印饼。在制饼师傅们熟练的动作中,一个个伍仁金腿大月饼成型,被送进烤炉进行烘焙。
由于坚持手工制作,从馅料的搅拌到月饼出炉,一个伍仁金腿月饼的制作需要2个小时左右,经过和面间、馅料间、烘烤间、冷却间、包装间等多个车间、6道工序。
“口感是最重要的。只有手工制作,才能保证包饼和印饼的力度,做出来的月饼才能软硬适度、果仁油脂充分、颗粒饱满、火腿丝有嚼劲,这也是我们水晶宫伍仁金腿月饼与众不同的地方。”陈观上说。
在坚持手工制作的基础上,水晶宫饼业还不惜投入巨资,建设自动烘焙系统、自动监测系统、自动包装系统,打造无菌生产车间。